常用塑胶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


发布时间:

2023-08-17

氯化分为渗氮和氮碳共渗。此种工艺的最大优点是热处理温度低(一般是500-600),热处理后变形小,生成氮化物层很硬,使模具的耐磨性 及抗咬合性提高。模具的耐蚀性耐热性及抗疲劳强度有很大改善。     1.渗氮:渗氮的方法分为气体渗氮、液体渗氮、固体渗氮、离子渗氯等。我们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气体渗氮,是将氮气(NH3)通入约 550?的炉中,靠氨气分解所得的氮渗入钢中。氮化时间较长,一般浅层每小时大约在0.015-0.02mm 左右,深层渗氮速度每小时约0.0050.015mm。而在高合金钢中,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较多,氮的扩散速度低,渗氮速度会较上述数据低。气体渗氮的时间(工件小于 300X300X50mm)一般为8-9小时,渗层深度为0.1-0.2mm之间,渗氮后的表面硬度为HV850-1200之间(HRC65-72),且表面颜色泛亮。

常用塑胶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

氯化分为渗氮和氮碳共渗。此种工艺的最大优点是热处理温度低(一般是500-600),热处理后变形小,生成氮化物层很硬,使模具的耐磨性

及抗咬合性提高。模具的耐蚀性耐热性及抗疲劳强度有很大改善。
    1.渗氮:渗氮的方法分为气体渗氮、液体渗氮、固体渗氮、离子渗氯等。我们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气体渗氮,是将氮气(NH3)通入约 550?的炉中,靠氨气分解所得的氮渗入钢中。氮化时间较长,一般浅层每小时大约在0.015-0.02mm 左右,深层渗氮速度每小时约0.0050.015mm。而在高合金钢中,由于合金元素含量较多,氮的扩散速度低,渗氮速度会较上述数据低。气体渗氮的时间(工件小于 300X300X50mm)一般为8-9小时,渗层深度为0.1-0.2mm之间,渗氮后的表面硬度为HV850-1200之间(HRC65-72),且表面颜色泛亮。
   2.氮碳共渗:即就是我们所说的软氮化,也称之为液氮。氮碳共渗温度比渗氮温度稍高,对渗层硬度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。也不会增加渗层脆性,但可增加扩散速度。氮碳共渗一般采用570左右为好,低碳钢可以在 600以上进行氮碳共渗,以获得较厚的化合物层。氮碳共渗的最初3小时内渗层深度增加最快,超过 6小时后,渗层深度增加不很明显,因而氮碳共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 小时。氮化层的深度一般为
0.05-0.100mm,表面硬度为HV1000(RC68 以上)表面颜色呈 3.氮化对材料的一些要求: 深灰色。

(1)在氮化温度下,只要不发生退火的材料均可进行氮化。
(2)含铬量比较高的金属(如420、S136、2083、M300)等均不可进行气氮(因含铬过高气体难以打入到钢材里面)。
4.氮化以后的一些现象
(1)工件氮化后表面会出现一些“肿胀”现象,这是在工件表面上形成一层很薄(0.02-0.03mm)的白亮层,且比较软,
此层必须打磨掉以后工件才能恢复到它原来的尺寸,取掉此层后的硬度也是最硬的。
(2)对于一些薄壁,尖角及螺纹的地方在氮化时应加以适当的保护,以防止开裂。
5.氮化与烧焊的关系
(1)工件在加工过程中,如果曾经烧过焊,在送氮化时一定要告诉热处理厂,以方便其进行局部回火处理,否则氮化后工件硬度不均,且容易开裂或崩掉。 (2)当工件在氮化完以后由于使用不当 而崩边或其它原因需要烧焊时,如果大面积,则必须送回热处理厂进行退氮处理(加热到800以上),再烧焊,加工完后再氮化(注意:可能会造成整个工件的硬度改变)。如属局部烧焊,则有
两种方法,一是将氮化层打磨掉烧焊,另一种是局部加热烧红等退氮后再烧焊。